第七十九章 沧海珠有泪 滴落明月边

流年书柬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四五中文网 www.45zw.io,最快更新汉血丹心最新章节!

    《大汉帝国史?文苑志》曾经详细的记载了武帝建元六年冬天的那场词林苑盛事。

    天下文学之士,翰墨琼林几千人或被推荐,或者是自己前来,齐聚长安,由天子亲自策考,选贤备用。

    这是当今天子即位以来,所做的第一个大动作。最先的初衷是为小皇子刘琚挑选几位饱学师傅,授学于博望苑,以便这位被寄予厚望的皇子好好成长。

    后来,因为某些事的发生,刘彻的想法也有了更多,期待感也更急迫起来。

    在未央宫金马门前的铭柱上有他不久前御笔写下的一篇《秋风辞》,也许从中更能窥见他此时的真实心情。

    秋风起兮云飞扬,草木黄落兮雁南归。

    兰有秀兮菊有芳,怀佳人兮不能忘。

    泛楼船兮济汾河,横中流兮扬素波。

    箫鼓鸣兮发棹歌,欢乐极兮哀情多,少壮几时兮奈老何!

    时光不待,渴求良才,奋勇激昂之音已经隐隐而鸣矣!

    当时还只有极少数的人意识到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,皇帝的耐心已经有些等不及了。而大多数人却更多的是惊奇于这次选贤与从前的不同。

    天子亲自出题,只要是这次来长安参加词林苑的文士,不论身份地位,在光禄寺报备记录以后,都可以据题作一篇策论,以备考评优劣。

    这是一次破天荒的尝试,与从前的郡县推举推荐都不一样,可以说是千年以后科举制度的第一次雏形。

    当刘彻在含元殿的御座后,一卷一卷的翻看那些天下士人言论不一,观点不同的策论时,心里对这次的尝试感到非常满意。

    大汉立国至今七十余年,尤其是经过“文景之治”的稳定发展,盛世全景已经初步显露端倪。但功臣勋贵、高阀门第也已经渐渐形成,朝堂上暮气沉沉,墨守成规当做寻常。

    如果只做一个守成的君王,也就只求安逸,随他而去了。但,刘彻却生就了一颗不羁的野心!他渴慕的是高祖的功业,甚至犹有过之……。

    “这小子……还别说,这个点子还真不错。”此刻,他把看完的一卷放到案上,手指点了点,眼前浮现出那个惫懒影子,语气中有些许的赞叹之意。

    内侍把酙好的茶盏轻轻放在御案一角,偷眼见皇帝的嘴角挂着微笑,知道他今天心情很好,不由得暗暗舒了口气,悄悄往身后摆摆手,示意侍奉的人都走远一些,不要打扰了陛下的思考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轻手轻脚的退到帷幕边,待在一个合适的距离,以便听候随时的召唤。不论宫女太监都倍感轻松,阴云笼罩了几天的未央宫终于渐渐开晴。

    说起来,皇宫内的这场小小风暴,是由那位新晋小侯爷引起的,也是由他想办法摆平的。

    “拐带公主,夜出未央宫!”当刘彻终于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,阴沉着脸,下令羽林军校尉李敢,去!把那小子给我捉了来!

    三百红袍羽林军飞驰而至,包围了梵雪楼,把刚回来没有半天的长乐侯又带走了。

    元召一早回来时,所有人都欢呼雀跃。徐乐、司马相如、主父偃等人都早已等待多时了。

    前段时间元召所说的那些事宜,川下徐家和蜀中卓家得信之后,尽皆大喜!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必须要抓住了。因此,立即派家中得力之人星夜前来,待命听候。

    刚刚互相见过,还没来得及详细商谈呢,羽林军就赶到了,宣天子口谕,带元召立即进宫。

    众人面面相觑,哎……这又是咋回事啊?不过看到元召在马上回头时满脸轻松的模样,甚至还朝灵芝他们几个孩子做了个鬼脸,又都安心不少,料想不是什么大事。

    押解路上,名叫李敢的青年校尉在马上盯着元召看了好一阵,越看越觉得这个身影可疑,想起那个在宫墙外月色中打落自己羽箭的人,他曾经为此心情郁闷低落了很久,一度成了他箭术修为上的一个魔障。

    “你是不是那夜在宫外的那人?”李敢语气有些严肃。眼前之人虽然有着侯爷的称号,但他并不会放在眼里。

    “哦?不知道你说的什么。”元召头都没抬,漫不经心的嘟囔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你既然有本事夜出未央宫,就不要对自己做过的事不敢承认!胆小鬼,哼!”李敢眼神锐利,咄咄逼人。

    “哎,我说,你既然那么有本事,就不要在这宫中看门护院了吧,去雁门关外啊!你的箭应该射向匈奴人的方向,那儿才是你们父子的主场。”元召针锋相对,话不饶人。

    “你……小儿只会逞口舌之厉!却懂的什么。”不能如父亲那样纵横边关、杀虏敌酋,正是李敢的心头遗憾。却被这小孩子揭了伤疤,不由得有些羞怒。但又不能对他怎么样,只得恨恨的打马跃到前面去,不再理他。

    元召笑着撇了撇嘴,老李一家人虽然素称忠烈骁勇,但都有心高气傲的坏毛病。可以说,从李广到他的儿子李敢,再到后来他的孙子李陵,一代比一代心气儿高。

    老李跟自己斗气,自己抹了脖子自刎而亡。小李跟霍去病斗气,被更骄傲的小霍一箭射杀了。等到小小李,跟气节斗气,结果丧身辱国,埋骨大漠。这一家人都不得善终的悲剧,与骄傲是脱不了关系的,以后找机会好好挫挫其锐气还是对他们有好处的。

    来到未央宫,李敢把元召交给等候的侍卫,再不看他一眼,气哼哼的转头走了。 殿内,皇帝刘彻孤独的坐在高高的宝座上,板着脸看着垂手而立的人,好半天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“自己说说吧,谁给你那么大的胆子!竟敢带着大汉公主夜出禁宫。你可知道这是多大的罪过?哼!”沉闷的声音从高处传来,带了帝王威严。

    “靠!带你家女儿出去散散心,让她高兴高兴而已,这算是什么罪!倒是你这做老子的狠心,要把她往火坑里推啊!”元召脸色不变,暗中腹诽。

    “陛下,小子本是出身山野,自幼随了师父流浪四方,不太懂这些规矩,还请陛下恕罪。”他装出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。

    听到他这样说,刘彻神色动了动,有些释然。

    “小子,看不出来,本事不小啊!听侍卫们说,竟然能穿越深宫,飞檐如履平地。啧啧,好功夫!”刘彻转换了语气,带了一丝调侃之意。

    殿角不远处侍立的内侍和宫人们都心里吃惊,皇帝用这种口气对人说话,是极其罕见的事。

    元召也有些愕然,您好歹都赏了一个侯爵的封号了,还这么小子小子的叫,让人情何以堪啊!

    “哦,回陛下的话,小子自幼虽然也曾学的些粗浅功夫,不过都只是些防身健体之术罢了,却是不值一提。”话音过后,又是一阵沉默。刘彻没有再就这个话题为难他。摆了摆手,殿内所有侍从人等都退了出去,四周安静下来。

    “你可知道,利安公主这个封号意味着什么吗?”冷淡话语,隐含沉重。

    元召微不可查的叹了一口气,并未正面回答,只是低低说道:“斑斑青史,尽是血泪。莹莹白骨,曾经红颜!”

    御座后“咔嚓”一声轻响,似乎是有什么东西被抓断的声音。

    “你又懂得什么!家国大义相比起儿女私情,孰轻孰重,朕心里比谁都分得清。素汐是朕的骨肉,难道朕的心里就会那么好受吗?”刘彻的声音带了激动。

    一直以来他的屈辱、难受、不甘、愤懑……身为天下至尊,无人诉说,只能郁郁心底,无可排遣。

    今天也不知为何,此时此刻,竟然莫名对金阶下的这个只有八岁多的孩子产生一种信任。从未宣之于外的情绪脱口而出,激动下手指不觉握紧,竟然连御座的雕栏都抓断了。

    元召神情不变,低头沉默着。

    “怎么?为什么不回答朕的话!朕舍却一个女儿,换得天下十年的发展机会。难道做错了吗?到时候这笔账会让匈奴人十倍百倍的偿还的!朕有这个信心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……素汐呢?有谁在意过她的命运!”元召抬头看着高高在上的男人。

    “不管是公主还是普通人家的女子,既然是我大汉的子民,就有义务为这个天下做出自己的奉献!为了保护更多的天下苍生,牺牲任何人都是值得的。朕的女儿岂能例外?”冷漠的话语中带着隐隐的痛楚。

    “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的女儿也保护不了,又何谈其他。”平淡中并无一丝怯意。

    “大胆!无知小儿,竟然敢如此对朕说话。真以为你凭借了老祖宗的偏爱,朕就不能杀你吗?”

    帝王威严不容侵犯,心底对女儿的愧疚早已让他的心敏感不堪,怒意涌上了脸,刘彻手指着元召,大声呵斥。

    “我知道,陛下有自己的无奈,朝廷短时间内无力对抗北方的强敌……。”刘彻俯首看着那个矮小的身影 ,见他并无害怕之意,反而站直了身体,神情变得正式,继续侃侃而谈。

    “……如果……不用等十年……,我有一些粗浅的想法,本来想再计划成熟些,才上书给陛下和太皇太后定夺的……。”元召没有看向皇帝的方向,只是平视着殿前的九龙盘柱,巨龙虬角峥嵘,麟爪飞扬。

    刘彻心底忽然有一种惊奇和隐隐的期待。太皇太后对自己说过的话难道是真的吗?这个平常的孩子难道真的蕴藏着某种神奇的力量?

    “……如果能按照我说的某些事去开始准备,也许,不用等待那么久时间,陛下想做的就可以放手去做了。”

    元召终于抬起头,与九重之上的人对视一眼 ,大汉天子目光深邃,静静看着他,不知道在想什么。

    “只要陛下答应我一个条件……收回和亲之命,让素汐公主留在长安。”风动帷幕,有一个应允过的诺言,淡淡出口。

    那次陪她看一夜流星飒沓,那次陪她踏遍长安繁华,只为收回那颗滴落于沧海红尘的泪珠,钟楼十八层顶,天涯明月边,曾有人轻轻语。

    “走吧,带你回家,不要怕……!”